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访问量:276005

发展战略与对策

  • “一带一路”背景下农类高职院校依托产业“走出去”的空间分析与能力建设

    石宏武;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农业产业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为农类高职院校依托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可行性和市场空间。研究结果表明,农类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有力、市场空间广阔、模式完备成熟;实践中,农类高职院校须牢牢抓住国家推进和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接市场、链接产业、联合企业"的特色和优势,全面培育"融、蓄、借、维、控"五大能力,才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2020年05期 v.29;No.149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教育扶贫视角谈天津职业教育援疆帮扶模式

    张小文;魏明江;李磊;

    "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天津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投入2.8亿元支持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并依托和田地区产业结构开展专业建设工作。探索出由天津职业院校组团援建模式,提出了长短结合、内外兼修、软硬兼施、输造血并重的天津职教援疆帮扶方式。根据和田地区企业特点,提出了基于学生兴趣实施多方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天津职教帮扶经验。

    2020年05期 v.29;No.14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教学发展中心运作特点及启示

    蔡晨雨;

    以我国台湾地区三所高等技职院校教学发展中心校为例,探索其教学发展中心的运作模式和特点,并获得以下几个启示: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发展中心服务队伍;开展多元性的教学发展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强化区域联盟合作,打造数字化资源平台;重视教与学的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020年05期 v.29;No.149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院校管理方略

  • “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多重意蕴

    杨慷慨;蔡宗模;吴朝平;

    "互联网+"在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高职院校是特定区域精神文化的标志品牌,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面临网络时代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弥散性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文化价值取向,把握好文化价值取向的多重意蕴。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服务基点,关注服务边界和服务特色;把握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基本要求,唤醒学生心中的同理心;以多元与动态的先进教学文化价值观引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将有德性的生活观渗透到校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020年05期 v.29;No.149 17-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挑战与变革

    龚添妙;

    高职百万扩招使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助力社会治理、提升国家人力资本的核心手段。百万扩招也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如生源结构、弹性的教学需求、开放的管理建制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树立类型教育、终身教育以及服务就业的理念;坚持分类考试,推行注册入学;推行选课制度,完善弹性学制;践行学分银行,健全完全学分制等举措进行变革。

    2020年05期 v.29;No.14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培养模式探索

  •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

    罗亚;魏海平;

    "百万扩招"是国家实施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城市新型农民工等群体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对高职院校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职院校作为"百万扩招"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需要针对"百万扩招"多样化生源开展充分调研,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0年05期 v.29;No.149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以“三耦合、三融合、三结合”为导向的中高职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吕原君;陈琼;丁长涛;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及"1+X"职业证书制度的颁布,如何合理构建中高职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区域产业的发展需求值得探索。以中高职两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研究内容,打造"中高企产教研"共同体,以"三耦合、三融合、三结合"为导向开展中高职长学制人才培养工作。引入《悉尼协议》核心理念及范式,耦合行业发展提升专业定位,耦合能力培养完善考核体系,耦合职业规划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融合中高职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内容,形成四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采用"做学结合、课证结合、工学结合"的模式,加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05期 v.29;No.149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专业与课程改革

  • “孵化式”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探析——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例

    颜璨;

    针对学科发展的特点,"孵化式"课程教学将项目孵化经验引入大学课堂,高校通过构建创意作品库与人才数据库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灵活性与可延续性,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针对专业特色,高校建立多角度考核评价机制,并通过平台的互动参与,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增强市场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检验学习成果。

    2020年05期 v.29;No.14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知学徒制模式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课程为例

    吴炜;张翠霞;曹健;

    认知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将学习者置于有专家指导的真实环境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问题解决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课程具备高阶学习所需的主要特征,相关学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践也证明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最佳教学模式。

    2020年05期 v.29;No.149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悉尼协议》范式下建设1+X证书制度的若干思考

    于文涛;成起强;李江江;

    《悉尼协议》是国际上对于工程技术类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培养的工程技术员的资质互认协议,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倡导持续改进,提倡创新、鼓励特色,其与1+X证书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内在的同理性。基于此,对尚处于试点期、体系仍需细化完善的1+X证书制度进行若干思考,以期完善1+X证书制度建设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2020年05期 v.29;No.149 51-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

  • 高职院校“双线并重”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周婷婷;

    针对劳动教育地位重新回归并成为"五育"之一的新思想,本文从劳动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系统分析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以目标为引领、以实施为抓手、以保障为支撑,构建出"双线并重"的劳动教育体系,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020年05期 v.29;No.14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定位、路径与评价——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李辉政;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应着重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方面进行科学定位、路径探索、客观评价和有效改革,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专业的特殊性,以传授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为出发点,以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其"三教"改革具体内容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准,改革和创新"双师型"教师认定与来源路径;注重专业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时效性与严谨性;发展信息化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实施分类教学。

    2020年05期 v.29;No.149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教思坛政广教角育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温晓年;

    劳动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长期缺位。高校劳动教育体系要坚持价值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共享性原则、示范性原则以及时代性原则。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要义、原则入手,提出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五点措施,即构建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全员性的劳动育人协同机制、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科学化的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2020年05期 v.29;No.149 6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浙江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实证

    周永青;

    依据浙江省14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实证分析,探索新时代背境下弥合"社会—学校—教师"发展的协同障碍。统计采用SPSS22.0及AMOS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提升是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最为迫切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形式教学实操是教师渴望获取的重要内容;相较于其他因子统计培训进修是思政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优选项。由此得出的借鉴是:积极研究高校教师的现实需求,拓宽教师职称提升、个人成长的路径,激发个人成长主观能动性,进而丰富新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

    2020年05期 v.29;No.149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坛广角

  • 学习分析技术对个性化学习促进的应用——兼论教育小数据的作用

    乐艺;

    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级各类学校都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如何保证在线学习的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学校充分利用学习分析助力教学管理,以Moodle平台上的课程数据为例,教师对相关教育小数据采用学习分析技术处理后,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020年05期 v.29;No.149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标志的关系美学初探

    白利波;

    通过文献调查、案例分析、对比分析、认知示意等研究方法,以心理学及美学的知识对当代标志设计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阐述了关系美学中参与和传递、共存状态、未完成、在场与可供、被诱导、文脉等六个方面的审美特征,为设计师提供了未来设计的参考与借鉴。

    2020年05期 v.29;No.149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教师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模式研究

    杨永光;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成果"教学化"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挥科研成果价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分析高职教师开展科研的优势劣势,针对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困境,提出高职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几种模式,为构建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29;No.14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