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访问量:271093

专题研究

  • 职业本科赋予中试的内涵演进、结构框架及实施策略

    肖文平;孙枫;

    在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持续优化进程中,职业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与职业实践之间的关键纽带,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以及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中试作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以及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工程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职业本科教育的使命、中试的内涵演进、框架分析及实施策略的探讨,为职业本科教育与中试的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02期 v.34;No.176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英职业本科教育学术漂移比较研究:组织同构理论视角

    刘明;

    学术漂移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普遍制度性现象,是非学术型高校在追求合法性和社会认同过程中,因模仿和趋同行为而引发的深层次结构性冲突与机制性驱动。在全球化及市场化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渐显学术漂移端倪,表现为对学术型高校办学模式的机械模仿而产生内涵偏离。英国职业本科教育学术漂移的演进与实践,为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职业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效镜鉴。基于组织同构理论,本研究对中英两国职业本科教育中的学术漂移现象进行了跨文化剖析,阐释强制同构、模仿同构和规范同构等多重机制的深层动因,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学术漂移对教育目标和结构的潜在冲击,并通过政策引导、减弱模仿行为、审慎调整国际化与专业化教育理念等策略应对学术漂移。

    2025年02期 v.34;No.176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校企合作

  • 人工智能时代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径优化与具体实践

    杨荣敏;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千行百业,成为驱动变革和创新的关键力量。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对产教融合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从能力需求、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不足,提出以“需求导向、技术赋能、多元协同”为核心逻辑,以“四大一新”为路径优化策略,并例举了天津职业大学人工智能背景下推进产教融合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2025年02期 v.34;No.176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系统论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张阳;

    产教深度融合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到系统性、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通过构建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和产业体系之间的协作演进关系,解决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国产教深度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共识之困、共赢之困、共治之困”,制约着“产”与“教”的深度发展。基于系统论视域,分析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协调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通过协同育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共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高水平智力支持。

    2025年02期 v.34;No.176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产教空间融合的职业院校入驻园区分布式办学

    曹登华;

    产教融合是国家推动产业和教育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一大战略,是职业教育领域里的改革开放。空间距离是影响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产教融合也包括产教空间的融合,目前职业教育产教空间分离状况还很普遍。城市产业园区是产业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成链)聚集的地方,利用国家对产教融合在财税、用地、金融等政策支持和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用地、建筑和生活设施等,吸引优秀职业院校各院系或专业(群)入驻城市相应产业园区,实现产教空间融合,为产教深度融合打好基础;职业院校实施1+N分布式办学,园区成立产业学院或园区大学,充分实现产教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人才共育和技术服务等,实现产教相互配套和深度融合,完善教育链和产业链。

    2025年02期 v.34;No.176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专业与产业

  • 职业教育适应性背景下高职专业数字化改造:意蕴、困境与突破

    王超;

    专业数字化改造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也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应然之举。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职专业数字化改造迫在眉睫。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数字化改造的实践表明,工作推进面临着认知有偏差、基础不平衡、师资数字化素养不足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实施核心要素数字化改造、建设服务支持体系等系列举措,形成高职专业数字化改造的系统方案。

    2025年02期 v.34;No.176 39-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能制造背景下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及对策

    方一航;邱葭菲;夏伶勤;张凌峰;王瑞权;

    调研浙江省智能制造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对增材制造技术的多元需求,旨在为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革新提供借鉴。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电话访谈等调研手段,聚焦增材制造行业的现状、岗位特性需求及策略建议,深入挖掘人才培养在知识框架构建、专业技能掌握以及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核心要素,并据此精准设定增材制造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其核心发展路径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揭示,在智能制造时代,增材制造行业正面临人才总量匮乏、培养规模与市场需求错位、复合型人才培育难度加大等关键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v.34;No.176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程与教学

  • 指向深度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赵瑾婷;

    结合深度学习理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课《商业银行信贷实务》中进行实践应用,并利用自主开发的深度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对课程实施后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教师营造有意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能力培养,深化迁移应用知识能力解决真实问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5年02期 v.34;No.176 52-5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系统性逻辑矛盾、困境与开发建议

    王亚盛;时誉玮;谭银朝;

    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制定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性文件。基于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研究分析了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情况、存在问题、开发困境以及系统性逻辑矛盾。在分析借鉴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理念及开发情况基础上,从贴合新时代特征需求、彰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改进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框架结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2025年02期 v.34;No.176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学生发展

  • 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职相对贫困学生高质量就业问题探析——基于浙江某高职院校就业调查数据的考察

    徐松寅;

    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质量就业已成为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浙江某高职院校就业调查数据,发现相对贫困学生在就业率、薪资水平、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方面处于显著劣势,就业领域多集中于低收入、劳动密集型行业,薪资偏低,社会保障薄弱,职业发展前景有限。家庭经济支持不足、社会资源匮乏以及职业培训机会缺失,构成了其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改善这一状况,提出加强职业培训与实习支持、完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服务、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促进创新创业等策略,旨在缩小相对贫困学生与普通学生间的就业质量差距,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025年02期 v.34;No.176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思政教育

  •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意蕴、现实境遇与实现进路

    张楠;李玉秀;刘颖;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保证。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性不够、融合度不高、职教味不浓、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提出坚持理论引领、坚定政治方向、坚守价值取向、坚持服务大局、坚持育人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等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进路,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2025年02期 v.34;No.176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装备制造类专业“岗课赛证”与课程思政综合育人体系研究实践——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滕士雷;孔喜梅;

    课程思政和“岗课赛证”都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指南。为实现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融于“岗课赛证”专业教学,构建了“引岗入课、过程导向、赛教融通、课证融合”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研究了“岗课赛证”多元融通育人模式下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通过深化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挖掘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提炼装备制造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打造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情境化思政课堂,建立精准有效、可评可测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完成装备制造类专业“岗课赛证”多元融通与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一体化设计。

    2025年02期 v.34;No.176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国际化办学

  • 广东省职业教育“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实然困境与应然向路

    刘聪;

    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阶段,广东省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走出去”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分析广东省职业教育“走出去”实然困境,从而提出广东省职业教育“走出去”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路径,为广东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02期 v.34;No.176 85-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社会服务

  • 职业院校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耦合逻辑与实践路径——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悦凌;蔡雪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自新质生产力概念被提出,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便成为各职业院校研究的重点,从供需的视角认识二者互相赋能的耦合逻辑尤为重要。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赋能教与学、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通力合作等方面开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各个构成要素的具体实践,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成果。

    2025年02期 v.34;No.176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