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访问量:254413

理论经纬

  • 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与建构取向

    温景文;

    应用本科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有研究认为,应用本科左右摇摆,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职业本科泛化,与应用本科一概而论,两者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本文对两类本科现有人才培养典型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差异不明显。在界定相关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两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然的不同建构取向:应用本科以专业性为基石,构建通专结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逻辑起点并主导的培养规律;职业本科以职业性为基石,构建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逻辑起点,以行动导向为主导的培养规律。

    2024年02期 v.33;No.170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职业教育质量项目化的事理逻辑、符号效应与优化策略

    殷文杰;

    项目制治理体制和职业院校的自身发展需要助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项目化。现实中,项目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的符号价值容易掩盖职业教育的质量内涵、动摇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影响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只有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质量内涵,强化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育人导向、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文化、优化项目管理,才能彰显项目的质量价值,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2024年02期 v.33;No.17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区域探索

  •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游鸽;李铸波;陈航宇;邓帅;

    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全面梳理,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从政府、行业、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六大维度进行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建立产教融合理论与职业教学管理决策问题间的纽带,可为广大职业院校推进高水平的产教融合提供评价参考。

    2024年02期 v.33;No.170 19-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基于天津7所双高校2022质量年度报告

    蔡雪玲;刘悦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家重要政策文件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频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经济发展。针对世界及我国500强企业落户天津不多、天津市百强企业并未覆盖天津重点产业,天津职业院校不同级别专业群设置存在重叠、服务高端产业存在缝隙,毕业生本市就业比例不高、学生就业产业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等问题,提出未来天津需要吸引优质企业、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层次、优化人力资源、强化职业院校毕业生收入保障机制,以此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适应性。

    2024年02期 v.33;No.170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师资队伍

  • 现代职教体系下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维度与路径研究——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吕栋腾;孟繁增;

    建设一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均有着重要作用。结合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经验,围绕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系统研究了教学创新团队的目标设定、维度构成和实施路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应聚焦师德师风引领、教师能力提升和校企培养共同体建设三大核心维度,按照“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开放引领、机制创新”并行展开,全面畅通建设的关键推进路径,打造高职卓越“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2024年02期 v.33;No.17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组织功能与组织类型

    王玉龙;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作为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组织形态,在教学创新、资源整合、优势发挥、示范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其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清晰的发展目标、合理的组成结构、典型的项目机制等特征。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组织逻辑,组织类型主要分为战略型、资源型、整合型等,对服务专业领域、整合优质资源、推动院校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2024年02期 v.33;No.170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专业与产业

  • 职业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育人优化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视角

    李欣;

    校企文化融合是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主体在追求各自利益诉求下的文化渗透,其本质是双方文化的合作博弈。合作双方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携手迈向文化育人、共筑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是优化职业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有效途径。分析合作博弈与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内在关联,以及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关键因素后,基于合作博弈理论,以“深职大—华为”三层同心圆结构的文化融合个案为基础,探索优化企业收益主要影响因素的校企文化融合育人未来模式。

    2024年02期 v.33;No.170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技术背景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成果导向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陈凤;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众多新技术应用引领智能制造人才核心能力的迁移,单一技术人才向复合型、学习型、创新型人才转变。为适应智能制造人才核心能力的新变化、新要求,职业院校要不断探索和调整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所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是欧美多国经过实践探索证明较为成功的培养模式,将成果导向理念应用在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在课程目标制订、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等环节实践成果导向设计,实现课程向“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2024年02期 v.33;No.170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程与教学

  • “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物联网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江帆;

    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教学过程中存在职业岗位普适性较低、课程项目化程度不高、技能大赛融合不紧密、职业证书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分析岗课赛证四要素融通的基本逻辑,提出以课程为核心,以岗位为依据,以竞赛为载体,以证书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改革思路。以物联网系统设计课程中的模块1为例,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实践。

    2024年02期 v.33;No.17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融媒体教材开发实践——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丽;俞晓莉;宋朝辉;安波;张爱华;

    紧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在分析现有教材弊端的基础上,从以岗定课、以赛导课、以证验课、以创用课等维度梳理了基于CC2530的《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融媒体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路径和思路,对创新数字经济时代高职融媒体教材建设,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4年02期 v.33;No.17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国赛标准引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课程为例

    刘行;许敏;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专业课程建设的特色。随着社会产业和科技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面对挑战,高职院校以国赛标准为标杆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在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和国赛标准推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显著作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以促进高职院校“赛课融通”模式教学改革,提升社会、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2024年02期 v.33;No.170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的模块化课程建设——以《数字旅游运营与管理》为例

    陶静;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课程建设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本文以《数字旅游运营与管理》课程为例,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的模块化课程建设。学生端与产业端融通,构成“依岗引流,理实一体;课程提质,内外相通;竞赛赋能,动静结合;证书培优,识探共生”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逻辑,进而形成“引领岗位种群,确立课程体系;精益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要素;改革竞赛形式,完善课程资源;优化证书结构,丰富课程方法”的模块化课程建设路径。

    2024年02期 v.33;No.170 74-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学生发展

  • 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学生持续使用意图研究——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

    彭磊义;陆佳;

    在线课程建设在高校如火如荼,提高学生对在线课程的持续使用影响着在线课程功效的发挥。本研究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为基础,围绕高职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中的线上学习准备度、学习成效和持续使用意图构建研究模型,并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线上学习准备度分别显著部分正向影响学习成效、持续使用意图,学习成效与持续使用意图之间也成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成效在线上学习准备度与持续使用意图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因此,高职院校应围绕学习成效提升为中心,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基础,并发挥其它子维度的功效,是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在线课程的持续使用意图;同时多维度多层次来倡导、实施和推进自主学习是持续提升高职学生在线课程持续使用意图的突破口之一。

    2024年02期 v.33;No.170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赋能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实践进路探析

    杨建;

    数智化技术是顺应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实然之需、塑造教育发展新动能的应然之法、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必然之举。面对数智化技术深度变革带来的全新时代境遇,将数智思维、数智理念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尤为重要。在数智化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亟须通过数智化技术引擎,实现学校内部治理提质增效,破解共享程度不高、机理发挥不畅、个性发展不力、评估反馈不准等难题,探索构建数智识别、数智帮扶、数智导航、数智反哺“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助推学生资助工作数智化转型。

    2024年02期 v.33;No.170 87-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思政教育

  • “三种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李改良;张弛;石倩;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将“三种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升劳动素质和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需要。应充分把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以知识体系为引领,实现精准融入;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实现高效融入;以综合素材为手段,实现鲜活融入;以评价机制为依据,增强效果融入,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出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能工巧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伟力。

    2024年02期 v.33;No.170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