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访问量:255482

理论经纬

  •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和基本特征

    陈小娟;樊明成;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从基本理念看,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目标导向看,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从实现路径看,是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的发展;从根本目的看,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新期待和新需求的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四个基本特征:第一,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第二,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第三,从“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第四,从“相对封闭”转向“更加开放”。

    2024年04期 v.33;No.172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关系辨析与实践主张:职业本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比较

    石宏武;

    职业本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共生共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时代产物,也是全新挑战。多元关系定位和实践主张的存在,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来说潜藏巨大内耗风险。“竞合共生”的关系定位与“理论上划归同类,实践上分而治之”的实践主张,是有效调和职业本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类型定位“特性”和育人目标“共性”矛盾的务实选择,也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特征和体系优化趋势,进而保障人才培养供给效益的理性抉择。要以全面落实这一关系定位和实践主张为基础,锚定“平等共生、错位共赢、融合共进”三个目标,系统构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体系和新格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向纵深发展。

    2024年04期 v.33;No.172 9-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专题研究

  • 新质生产力与新文科、人工智能的互构逻辑及文科专业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研究

    顾绍通;

    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创新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新文科是主动适应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和现代社会教育技术变革,促进文科创新发展,有效提升文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举措。提升文科生人工智能素养,是增强文科生创新能力,实现新文科交叉融合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文章从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师资水平、产学研协同、评价体系、国际合作等方面考察文科专业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科学完善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立多元激励评价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等路径,有效提升文科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2024年04期 v.33;No.172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院校赋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逻辑、实践难点与实施路径——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

    胡筱萌;

    高职院校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促进政行企校协同,推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相融,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性举措。作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组织形态,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助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之源,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在赋能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价值差异凸显、主体权责不清、人才供需失衡等实践难点。因此,提出重视机制建设,建立共同体长效运行机制;强化主体建设,搭建共同体高质量科创平台;重塑利益关系,优化共同体利益集群路径;凝聚育人合力,推动共同体多元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赋能高职院校高质量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2024年04期 v.33;No.172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

    徐意;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破局之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之优势塑造,提出对传统生产力系统进行整体升级与跃迁的新思路。职业教育在科技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双向赋能的逻辑关系。当前,职业教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面临着吸引力不足、育人观念滞后、适应性不强、人才培养缺乏工匠精神、产教融合不深入等困境。鉴于此,职业教育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大职教观”;优化专业结构,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工匠精神,强化品质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期 v.33;No.172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区域探索

  • 河北省职业教育“2+2+2”贯通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张建军;彭贺明;

    贯通培养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联合实施分阶段、针对性教育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河北省在全国首次推出“2+2+2”贯通培养模式,确立了面向市域县域经济骨干企业定位的培养目标和“为企业培养,在企业成长”的培养理念,具有长学制、联合性和本地性的基本特征。该模式既是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中职、企业、高职协同育人的需要,更是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学历提升的需要。为推动河北省职业教育“2+2+2”贯通培养项目健康有序开展,中职、企业、高职应联合做活招生宣传工作、做好专业衔接工作、做细课程衔接工作、做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实监督管理工作。

    2024年04期 v.33;No.172 39-4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校企合作

  • 制造业现场工程师职业能力养成模式与路径——基于产教融合行业共同体的探索

    吴炜;张翠霞;胡旺;王超;

    在制造行业中,现场工程师的职业能力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的竞争力。行业共同体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正逐渐在制造业现场工程师的职业能力养成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该模式强调行业内的多方参与和资源共享,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现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和发展平台。通过分析当前制造业现场工程师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教育强国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要求,提出行业共同体职业能力养成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的实践模式。

    2024年04期 v.33;No.172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产教融合共同体破壁效应的中国特色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韩红亮;周妍;杨益;范冠先;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分析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潜在作用,通过对其“破壁”效应进行研究,认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将通过产业引领、高校驱动、职教需求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分析基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的内在逻辑,阐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破解传统学徒制平台不稳、动力不足、机制不畅等问题上有利因素,最后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对产教融合共同体助推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做法和经验做了说明。

    2024年04期 v.33;No.172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师资队伍

  • 职业师范院校职教师资本硕一体化:构建基础与路径选择

    高辉;苏顺亭;

    探讨了职业师范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方面的本硕一体化模式,旨在培养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教师。深入分析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大职业教育观念和层次结构,研究提出职教师资本硕一体化的培养路径,包括确定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和优化实施策略。通过本硕一体化,旨在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024年04期 v.33;No.17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课程与教学

  •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

    李辉;段绪良;岳佳欣;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价值与意义。提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逻辑:从“学科”走向“岗位”,促进职业能力提升;由“系统”塑就“模块”,保证职业成长畅通;从“抽象”走向“情境”,实现职业内容革新;用“技术”促进“融合”,推动职业手段创新;以“专业”培育“特色”,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以岗定课,明确内容;岗课同源,提炼任务;以赛促课,丰富内容;对接标准,课证融通;数字并举,丰富形态;协同共建,产教融合;强化反馈,动态优化。

    2024年04期 v.33;No.172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培育逻辑与机制研究——基于课程视角

    赵晓卿;

    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提出新要求。职业院校课程中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不仅要求数字理念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数字技能与职业技能的融合、数字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梳理我国数字素养发展演进路径、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构成以及职业院校课程类型,提出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要求以及培育逻辑,并以大概念理论和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数字素养的培育机制,同时明确教育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在数字素养培育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以期助力数字素养在职业院校课程中的培育。

    2024年04期 v.33;No.172 68-7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思考——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邱奕;

    目前,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在实践环节存在课程和专业的隔离性、实践平台存在技术和专业的局限性、师资队伍存在知识和技能的单一性以及实践教学存在评价体系的单向性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从重构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校内共享和校企协同实践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强和多学科交叉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2024年04期 v.33;No.172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学生发展

  • 新高考下高职院校高考生源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现状及建议

    郑鹏;于磊;

    人才选拔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第一环节,关系到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新高考改革在考试科目、评价方式、录取机制等方面给高职院校人才选拔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出现了选拔与培养之间的矛盾、院校与专业之间的权衡、新旧教学模式之间的变革需要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合理设置选考科目平衡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紧密关系、突出专业核心地位强化招生宣传与专业建设的联动机制、聚焦生源群体特点实现高考选拔到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等对策建议,为同类院校高考生源人才选拔提供一定的借鉴建议。

    2024年04期 v.33;No.172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培育路径

    刘福英;

    劳模精神在新时代为大学生提供正确价值引导和不竭精神动力,激励大学生砥砺奋斗,勇于创新。劳模精神的培育蕴含着塑造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传承中国精神的迫切需要、创新学校德育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培育,需要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五个方面完善培育制度,提升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强化劳动育人的校园文化,营造劳动情怀的优良家风,注重大学生劳动实践的素养养成。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劳动热情、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报国理想做出有益探索。

    2024年04期 v.33;No.17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劳模工匠精神融入助推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内涵流变、时代意义和探索路径

    连杰;赵鹏飞;田锐;

    劳模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两位一体,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创新发展精神的内核。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生产发展,劳模工匠精神直接关系着大国工匠的培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培育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将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融入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全方位全过程,培育具有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对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4年04期 v.33;No.172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